运营商世界网 丁浩/文
日前,有爆料称,Apple Pay在华银行绑卡率最多不超过4%,很多银行甚至只有1~2%之间。苹果支付的尴尬从这些数据看是一览无余,从进入中国市场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水土不服”,苹果真的认真思考过未来?
据悉,Apple Pay推出市场已有三年时间,尽管早已在海外普及,在美国更是覆盖了36%的商家,占据龙头地位。而在世界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Apple Pay却只是移动支付战场的炮灰。
据数据统计,在过去12个月,Apple Pay的全球交易总量增长了450%,但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不足2%。这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本土化等方面,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占据绝对优势,两者就占据了市场的9成。
其实,在支付场景的应用广泛性上,苹果支付远低于微信和支付宝,微信和支付宝可以说是深入大众的生活,小到水电煤缴费、购物,大到理财转账,一步步促使人们的生活进入无现金的时代,而Apple Pay 甚至还不能支持个人专账功能。
当然,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成功有着强大入口效应(社交、电商)和渠道黏着度的天然优势,这都是苹果所没有的优势。就拿微信来说,微信的使用已有亿万用户,不仅彻底转变线上交流和社交的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商家之间的支付手段。
而原本想通过苹果手机的高销售量来带动苹果支付,也随着在华销售的猛减成为了空想。
此外,支付方式的局限也给苹果支付的发展带来的阻力。在中国,消费者都已适应了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方式,走到哪都可以实现扫码支付,甚至行乞都用上了二维码支付。而苹果支付关注的只是一些高档消费场所,这带来许多的局限,忽略了小商小贩。
其实,苹果支付在华发展不得已的因素还是较为明显,如不做改变,来主动适应中国的国情,那么不如早点放弃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