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财经 实习生李旭雅/文
近日,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和药物")科创板IPO遭暂缓审议。这家公司此前预估上市市值可能高达315亿元,如今历经两轮问询而被暂缓审议,这在科创板IPO历史上算是较为罕见,其中到底存在什么致命问题?
显然海和药物没有逃过上市委有关研发独立性以及股权转让的犀利质询,因为这家公司背后存在的问题很大,大到无法视而不见。
拿来主义能坚持多久?
据悉,海和药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的自主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目前的董事长丁健曾在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海和药物目前在抗肿瘤领域重点推进8款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个化合物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任何产品面世,都处于研发阶段。
还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海和药物自成立以来共计19个项目中,除HH3806项目外,均为授权引进或合作研发,几乎没有自己研发的专利。
喜欢向同行购买药品专利,再进行后期研发和商业化不只海和药物一家,其他很多自称“创新药企”的也这么做,业内称这种做法为License-in模式。
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对于医药公司来说研发要求大幅度降低,对于授权方来说,给出的也通常是针对个别地区的授权,一份专利可以往不同的国家卖N次。医药研发大多在临床阶段就会失败,可谓“九死一生”,但是一旦研发成功,那将面临上亿的利润。
截至2020年年底,海和药物宣称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在内的授权发明专利62项。由于获取专利以及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海和药物需要不断融资维持生存。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海和药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4.28亿元、-2.93亿元和-4.28亿元,报告内总计亏损13亿多元。
据悉,早在去年7月海和药物宣布完成12亿元B轮融资,2019年2月该公司已拿下1.466亿美元A轮融资,公司股东榜中不乏华平投资、华盖资本、君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虽然这次海和药物准备上市失败,但是一旦成功发行的股本为10%-25%,海和药物的估值就有可能在126亿-315亿之间,市值高达上百亿!
豪华团队还是豪华骗局?
早在2011年,上海药物所与张江科投共同出资设立了海和药物的前身海和有限,当时的海和药物还是一家国有性质的企业。随着张江转让股权,海和药物的大股东慢慢变成绿谷集团和西藏南江。
2016年-2018年,绿谷集团和西藏南江各自以1元的价格,将价格上亿的股权转让给“局外人”丁健成为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海和药物成了一家私人控股的企业。
海和药物声称与药物所不再有关联关系,但丁健此前担任药物所所长,2014年至今仍任药物所药理一室课题组长,这几年来药物所可能一直持续在给海和药物进行技术支持。
并且2017年,海和药物曾借款4500万元给绿谷集团的子公司绿谷制药,海和药物甚至与绿谷集团在同一地址办公。所以海和药物似乎还与绿谷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控人丁健或存“代持”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绿谷集团曾创下国内药品违法广告之最。央视新闻曾称绿谷集团旗下3类药物为“骗局”,绿谷集团的另一款药物“双灵固本散”被列入国家级《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次数高达800多次,创下国内药品违法广告之最。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存在一些圈钱套路:投资机构和医界大佬组成“豪华团队”,专门研究国内外热门靶点项目,然后公司迅速融资拿项目、扩团队,两三个轮次下来,估值已然上天,虽然项目进度远不及估值飙升的速度。这个故事多少与目前的海和药物有些类似。
(责任编辑:李旭雅)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