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万到500万,盘点三大运营商NB-IoT模组招标集采的变与不变

2018-12-06 17:27

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近日,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移动500万片NB-IoT模组招标集采项目尘埃落定:9家厂商最终中选,一时引起业内轰动。

运营商对终端产品采用集采招标的模式由来已久,近年来也将这种模式应用在物联网模组上。由于NB-IoT模组规模较大,业内对于近两年几次运营商NB-IoT招标项目仍然印象深刻:

2017年9月,中国电信50万台NB-IoT模组招标项目揭晓:高新兴物联独家中标;

2018年8月,中国联通300万台NB-IoT模组招标项目:有方科技、骐俊和高新兴物联等5家厂商分享份额;

2018年11月,中国移动的招标项目中,中标厂家增加至9家:高新兴物联、广和通、有方科技、移远、骐俊等。

这几次招标均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么一年多来,这三次招标中都有哪些变与不变呢?下面,我们首先来盘点其中的四处“不变”。

首先,运营商招标集采的模式未变。一般运营商会采用一个数目较大的框架采购协议,与模组厂商进行谈判,以期获得较好的谈判优势,不断压低模组价格。事实上,NB-IoT模组的价格从2017年伊始的十几美金,到电信、联通招标将价格成功降到5-6美金,再到如今中国移动突破性地将模组价格拉低至4美金左右,运营商顺利达到了目的。

其次,运营商的号召力不变。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过渡,三大运营商都拿出了力度可观的物联网战略和补贴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且拉动了模组厂商的合作意愿。每一次招标,模组厂商都投入更大的资源与运营商共襄盛举,虽然持续降价属于无奈之举,但显然各家模组厂商都更加看好行业未来的前景。

再次,运营商对于项目执行的方式不变。前文说过,这种招标项目一般是框架采购协议,具体执行时需要根据项目情况进行核算,因此最终每个厂商销售了多少,还是要看与运营商在行业中共同拓展市场的结果。当然,对于模组厂商而言,能够入围已经是一种资质的认可。

最后,领先模组厂商的地位不变。中标厂商的数量在增多,但是从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不变的规律。从这三次招标的中标企业可以看出,高新兴物联成为唯一的“大满贯”得主。通过此前与高新兴物联的连线采访,了解到高新兴物联已有近20年的通信模组行业积累;重视研发投入的同时拥有多项业界领先的技术;曾推出业界超小尺寸NB-IoT模组;与产业链上下游达成了全方位的合作。而且高新兴物联是业内知名的老牌模组企业,脱身于中兴通讯,其管理人员皆有多年从事通信行业的经验,近年来也一直活跃在国内模组市场,保持了与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其他两家企业:有方科技、骐俊等也是两次中标。从运营商的选择来看,选择模组“老兵”而非更多选择“新军”,也是认真考量了其在行业的积淀和经验积累,这一点对于双方展开长周期的联合市场拓展有比较好的促进优势。

除了保留了四处不变,其实从三次的招标总体来看,其中“变”的内容更多:

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价格越来越低了。从6美金左右降低至到4美金上下,大规模集采招标的目的已经达到。目前价格显然已经不是阻碍NB-IoT规模落地应用的要素,这也是运营商、行业厂商喜闻乐见的结局。虽然上游的芯片厂商、模组厂商承压较大,但从中远期来看,价格提前落地,可能会比漫长无休止的等待要更好过一些,规模优势将能够发挥得更好。

招标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变”中的重要一项。如果说2017年中国电信的50万片已经算是破天荒的“宇宙第一标”,那么2018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则将胃口放大到“宇宙第一标”的六倍、十倍。这个规模是随着一年多的时间里网络建设进度、芯片成熟度、行业用户的接受程度不断变化而增大的。实际上,500万的规模也不是终点,未来NB-IoT要扛起蜂窝物联网30%的连接重任,规模应该迅速攀上千万、上亿连接。

招标资质要求越来越高,也是诸多变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国移动对于此次入围的厂商资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前的招标要求更为严苛:不少于5万片的订单量已经将招标门槛拉至前所未来的高度,这对应标企业的研发、技术、交付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入库的硬性规定更多是对应标企业模组产品品质提出的要求,更深层次方面则是对企业与中国移动之间合作关系的考核;而注册资本的门槛则是对企业资质进行的基本筛选条件。当然,招标资质越来越严苛,也是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的一个必然结果。

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技术要求的“变”体现在芯片成熟度越来越高。在2017年,市场上活跃的芯片当属海思和高通的第一代NB-IoT芯片。2017年独家中标的高新兴物联,当时采用的模组是基于高通9206芯片。本次移动招标中,芯片的阵容已经扩大至5款:高通、MTK、海思、RDA和中星微电子,最终MTK、海思和RDA三家国产厂商得以笑到最后。在今年的几次运营商评测中,这几家NB-IoT芯片也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相较2017年,芯片的整体成熟度不可同日而语。上述芯片厂商中,海思和RDA已经推出了第二代NB-IoT芯片,MTK在2018年发布的首款NB-IoT芯片MT2625,拥有更高的集成度且成本更低,在功耗、射频等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秀,为NB-IoT行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从上表可以看出,从中国电信到中国联通,再到中国移动的招标, MTK MT2625芯片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多模组厂商的认可和选择,“大满贯”得主高新兴物联便是其中之一。

“变”还体现在NB-IoT基站部署数量越来越大。2018年全球已经激活了超过百万台的NB-IoT站点,其中中国占据了80%。三大运营商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NB-IoT网络部署。NB-IoT的深覆盖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NB-IoT应用的繁荣发展得以保证。

数据来源:互联网

最后,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变”化,就是NB-IoT行业应用类型越来越多了。2017年行业的应用集中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智慧市政的应用,大多数仍然处在测试和试点阶段。2018年至今,在更多行业,NB-IoT技术已经进入规模部署。燃气表、水表、智能烟感、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电动车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纷纷进军NB-IoT领域,单一部署项目的规模高达数十万,真正意义上进入到NB-IoT的爆发期。

随着招标规模从50万、300万到500万,一年多的时间里,运营商作为产业的龙头,牵引着产业链实现不断增速,NB-IoT的技术可靠性、成本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可喜的是,NB-IoT正在不断扩大应用规模,随着落地项目的持续推进,预测2019年更多的项目机会、更大的连接规模将会持续出现。

技术和应用日新月异,变化将是唯一的不变。NB-IoT将在产业的不断变革中,向万物互联的美好愿景继续高歌猛进。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

分享至: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