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扶持的“夏凉样本”:拼多多如何用防晒用品跑通可持续电商模式?

2025-07-08 15:58

“百亿减免”政策推出半年后,拼多多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

2025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10%至956.72亿元,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暴跌47%,仅147亿元。这一“利润腰斩”的背后,并非经营乏力,而是平台对商家生态的真金白银让利。

去年下半年起,拼多多密集推出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店铺保证金减免等一系列举措,直接导致交易服务收入增速放缓,销售及营销费用激增43%至334亿元。今年夏天在“清凉经济”的带动下,平台对“防晒用品”的扶持尤为显著——防晒服、夏凉被、防晒伞等品类在平台补贴和流量扶持下销量激增,成为中小商家增长的新引擎。

短期来看,这些超额投入影响了利润表现;但长期而言,拼多多正通过真金白银的让利降低中小商家经营成本,推动产业带升级,构建更健康的平台生态。这份财报,或许不是资本市场的“理想答卷”,但却是平台与商家共生共赢的切实注脚。

从防晒服到夏凉被:平台资源倾斜助力中小商家发展

炎热暑伏天到来,围绕夏季防晒用品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攀升。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正通过“补贴+流量扶持+低推广费用”的创新模式为中小商家打开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广州的防晒服到弋阳的防晒伞,再到湖州的桑蚕丝夏凉被……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在诠释着平台与商家、消费者的共赢之道。

在广州,健酷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晒衣在拼多多平台已售出500万件。通过平台补贴16.5元,消费者仅需支付49.5元即可购买原价66元的防晒衣,而商家仍能获得全额货款。该品牌科里芙生产部的负责人坦言:“我们的防晒衣成本就达40元,其中20元是工人工资。在拼多多的扶持下,我们能用49.5元的价格提供与市面200元产品几乎同等质量的商品。”

在江西弋阳产业带,15元的防晒伞凭借过硬的品质创造了旺季月销40多万把的佳绩。工厂老板透露,拼多多的销量占比达到90%,不仅因为补贴力度大,更因为推广成本低。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家乡村工厂为60-8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和老人。

桑蚕丝夏凉被的制作依赖手工——工人需在水中一层层剥开蚕丝,剔除杂质,工艺复杂且人力成本高。原本定价460多元的蚕丝被,通过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商家让利15%,平台叠加15%-20%补贴并发放50元优惠券,最终消费者仅需300元左右即可入手。一位浙江湖州工厂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阿姨,平台扶持让我们既能维持合理利润,又能让利消费者。”

这种“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正在重塑电商生态,平台让利创造经营空间,商家专注产品创新,消费者获得实惠好物。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也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平台将继续探索更多降佣举措,持续为商家降本减负,创造更多的成本空间、经营空间和创新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拼多多千亿计划的帮扶范畴将从头部腰部拓展到中小商家,尤其重点加大对中小商家的支持力度。

商家保护再加码:激活夏凉产业链实现良性循环

在持续加码资金扶持的同时,拼多多今年1月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联席CEO赵佳臻直接负责,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服务机制,为商家经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该委员会成立后,迅速落地“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创新举措,升级数据服务帮助商家精准提升投产比。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更让商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上。

这种对商家体验的系统性优化,正在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升级。以夏季清凉用品为例,湖州的桑蚕丝夏凉被通过平台直连原料产地,实现蚕丝直采,既缩短了供应链环节,又让当地蚕农获得更高收益。同样的模式也体现在江西弋阳的防晒伞产业——工厂直接吸纳周边农村留守劳动力,让60-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台的数据支持与流量倾斜,使得这些传统产业带能够以更低成本触达全国消费者,形成“商家专注品质、农户增加收入、消费者获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从权益保护到产业赋能,拼多多的生态建设正在显现出更深远的价值。当防晒服工厂能安心提升产品设计、桑蚕丝被作坊能稳定对接原料产地、乡村企业能持续创造就业岗位时,平台的扶持政策已超越简单的补贴让利,转而构建起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这或许正是拼多多在短期利润承压之下,依然坚持加大商家投入的底层逻辑——只有让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获得合理成长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的长期发展。

(责任编辑:康玲华)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拼多多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