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世界网 谭乔/文
最新消息显示,阿里日前领投了一轮1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又向前走了一步。其实造车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已不再是奇闻,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开始规划造车项目,随后腾讯、百度也纷纷进入该行业。不过互联网汽车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发展前途吗?BAT到底谁能在该领域更胜一筹呢?
不止阿里还有它们也进入该领域
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将造车项目列入未来的规划,与上汽集团签约完成了产品规划,按照当时的项目进度,预计的首款产品是SUV车型。2016年7月,阿里和上汽合作的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11月二者又同时推出了两款汽车MG ZS 城市SUV与荣威i6。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三款车型,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不止阿里,腾讯和百度也不甘心落后。就在2015年阿里上汽宣布设立 10 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的时候,百度随后就称自己已经具备年内推出智能汽车的条件。没过多久,腾讯就宣布与富士康等签订协议展开“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合作。至此,BAT均完成其互联网汽车项目布局,并不断向各个车企投资。
互联网汽车真的好吗?
互联网汽车,在普通人眼里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词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过就是在车里面加入了多媒体系统而已。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汽车”的本质属性是“车”而不是“互联网”,网络仅仅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企业在造车的时候不应该本末倒置。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车载系统和车联网仍旧走的是娱乐化路线,充其量只能被称之为“车联网多媒体系统”,距离真正的“互联网汽车”还差得远着呢。此外,在接入互联网平台之后,个人信息的泄露又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互联网汽车数据库的信息遭到非法盗窃,用户的行车安全和人生安全谁来保障?
不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作为互联网企业能够嗅到“互联网汽车”这个先机还是值得学习,不过汽车可不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一方面与中国汽车行业底子薄有关,另一方面造汽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技术和钱缺了哪一样都造不出来真正的汽车,尤其是互联网汽车,格力和乐视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