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点名网购假货多 是马云刘强东一手促成的?

运营商世界网 王灏/文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89385219549&di=25c3cce8e97986cd80faa83e18b7818e&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thepaper.cn%2Fwww%2Fimage%2F5%2F551%2F859.jpg

张茅介绍,2016年仅相关部门查处的假冒商标侵权商标案件就有2.8万件。而在网购的投诉中,更是有五分之一涉及假冒伪劣产品。

据阿里巴巴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平台知识产权类投诉情况,共有2000万以上的商品遭遇知识产权投诉,有超过50%的被投诉商家产品被证实侵权,涉及1000多万商品。

虽然,京东没有公布相关数据,不过“二手东”、“水货东”的名号也是不绝于耳。

据了解,网购平台除了基于《消保法》规定,在平台无法提供商家真实联系方式的承担连带责任外,更负有基于行政法规,对于进入门槛有资质要求的,应尽到审核责任,以及对于知识产权、人格权等侵权行为以及虚假宣传履行基于侵权法体系的避风港规则、红旗规则。

反观阿里、京东,平台对店铺资质审核并不严格。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联系电话、组织机构代码、对公银行账号、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即可通过审核。而个人更是只需要身份证照片、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就可以开店。

对于阿里、京东而言,只有足够多的商家在平台上发生交易才能收到相应的费用,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降低审核手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看来,网购商品假货多倒是马云刘强东等大佬一手促成的,平台乐意见得商铺众多,营造繁荣的表象,其中难免鱼龙混杂,假货也就随之而来了。

阿里、京东一直自诩有完善的售后体系,对于售假绝不姑息。不过在小编看来,无论如何都像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

实际上,阿里、京东如果能在店铺开张前,对其资质进行更详尽的审查,就不会有那么多店铺售假。抑或是在店铺上传商品前加强审核,也就不必等到被举报再被动打假。

在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小编希望阿里、京东能够切实把事前审核做好。否则陷在“年年打假年年假”这个怪圈里不能自拔,想必最终是会失去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分享至: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