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深圳连日的暴雨如注,一则广发银行提前催债1.32亿的新闻铺天盖地,恒大瞬间卷进疾风骤雨。虽然恒大快速发布声明,表示贷款到期日为2022年3月27日,对于广发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行为,将依法起诉。但恒大系股票依然直线跳水,7月19日单日,中国恒大跌16%,恒大汽车跌19%,恒大物业跌13%,恒腾网络跌12%。
在这场风暴中,恒大以及股民固然是输家,广发输赢难料,但空头绝对是最大的赢家。特别是前一个交易日恒大股价大涨了9.5%导致空头几近爆仓的情况下,这一局可谓连本带利赢回来了。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适时而发的“新闻”
2021年7月7日,广发行提出起诉,冻结恒大地产集团及其宜兴子公司共计1.3201亿元。7月13日,裁决在法院官网发布。
由于恒大依然没完全走出5月底以来的舆论漩涡,股价不振,因此这次裁决的消息“还没有轮到它上场的时候”。直到7月16日,恒大受到特别分红利好刺激,股价狂飙至最高10.22港元,而此时根据港交所卖空数据显示,恒大未平仓卖空数接近3亿股,空仓平均成本9.469港元,有超过28亿境外对冲基金在做空恒大,这意味着空头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于是在下一个交易日的一大早,也就是7月19日,某境外媒体便对外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广发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恒大地产等1.32亿元银行存款”的旧闻,被通过自媒体大肆炒作发酵。当日,恒大做空比例狂飙至25.49%,股价放量大跌16%,空头大举获利,这恰恰印证了境外对冲基金利用消息不对称恶意做空股价获利。
延绵的做空链条
原本是一件并不算复杂的纠纷,但在一系列的“作用力”之下,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恒大危机。
“巧合”的是,恒大自5月起陷入的舆论漩涡,是同一家外媒首先发难。彼时,该外媒连续多次发表“监管部门调查恒大关联交易”等诸多不实报道,同时70多个微信公众号几乎同一时间,以“恒大资金链断裂”为噱头、大同小异的报道集中爆发,有人甚至被实锤蓄意购买流量、人为干预,刻意让谣言登上各自媒体平台热搜榜。随后,更多新开设或阅读量极低的自媒体号跟进,5月27日至6月10日,相关报道超4000多篇,措辞也极相似。
这种“作用力”显然深谙大众的情绪,串联了老百姓最为敏感的银行、催债、资金链、房企等关键词,除了会“社死”风暴中心的恒大,还可能波及其他房企或中国企业,又或者这才是做空者的最终目的?不排除相关部门会循着这个思路深入调查这类做空行为,对别有用心者予以惩处。
还原真实的恒大
风暴再猛,谣言再凶,都要回归到企业本身,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业绩增长:在持续楼市调控的情况下,恒大今年1-6月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3567.9亿元,累计销售回款3211.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降负债:截至上半年,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实现一道红线转绿,有息债务较去年高峰下降近3000亿。按照计划,恒大将在2020年末实现三道红线转绿。换而言之,恒大已经在大力推进降杠杆,“软着陆”不成问题。
据最新消息,恒大已于2021年7月20日安排资金提前汇入债券还款帐户,用于支付该公司及子公司发行的四笔美元债券利息合共3.52亿美元(折合约27.3亿港元)。据悉,自去年3月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战略以来,恒大用自有资金已累计归还7笔境外债券本息合计约110亿美元(折合约850亿港币)。到2022年3月前,恒大再无到期的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券。
●保就业、做慈善:恒大成立25年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累计纳税超3000亿,慈善公益捐款超185亿,每年解决就业380多万人。这可不是打肿脸就能充的胖子,没足够的实力可做不到这程度。
恒大在各界的贡献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就在今年七一,许家印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现场参加庆祝大会。
可以肯定的是,恒大基本面无虞,但还需要市场给他一些时间,让其得以继续大力降负债,在地产调控的深水区如何逆势增长,抵御和应对做空实力的侵袭。恒大如何穿越野蛮生长过的丛林,也将给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必须要说的话
其一、广发要求恒大提前还款事件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现状,关系到整个行业如何去杠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中迫切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远比双方的纠纷本身更值得探讨。
其二、面对做空,是中国企业和金融市场不可承受之重,中国企业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企业利益和尊严。
其三、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简单粗暴承受抽贷之重。企业肩负就业和税收的责任,多一份就业就是多一份贡献,少一次崩盘就是少一次社会动荡。
其四、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给民营企业多一些信心和包容。
(责任编辑:吴碧慧)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