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DC数据看vivo品牌升级之路

2017-02-10 09:46

市场调查机构IDC近日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手机市场数据,其中vivo相比去年实现了超一倍的增长,在整体市场增长只有个位数的情况下,表现的异常突出。

但vivo的成绩却不是“渠道”二字就能一言蔽之的,跳出渠道,还有更有意思的证据摆在眼前。

多重数据揭vivo“底细”

古语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用以形容北宋大家柳永的词令脍炙人口。vivo现在倒是有着类似的待遇,国内基本无人不晓其品牌,抛开品牌,真实数据又是怎样的呢?

IDC报告显示,vivo在2016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2470万台,占当期全球市场份额的5.8%,在2015年第四季度vivo出货量还“仅”有1210万台,而今年vivo翻了一倍还多,实现了104.7%的增长。

延伸到全年数据来看,其出货量达773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长103.2%。

148611419014352400_a580xH.jpg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四季度增长幅度高于全年,vivo仍处于增长趋势。

另一家市场调查机构IHS公布的数据中, vivo以 8200万台的出货量数据排名第三位,第四名和vivo竟然有2400万的差距,可以看出前三位和后几名的出货量不在一个量级。

IDC和IHS数据均为出货量数据,显得不是那么贴近消费者。迪信通近日发布零售数据和消费者指数报告,里边有一项数据颇有意思,数据显示有vivo以51%%的用户留存率高居第二,仅次于一向标榜用户忠诚度的苹果。这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用户换手机时继续购买vivo手机,在众多厂商中实属难得。

更甚之,该报告显示vivo是手机品牌中“死忠粉”占比最高的品牌,44.8%的vivo用户换新机时继续购买了vivo ,并表示下次购买新机时仍会考虑使用vivo。这也就可以解释vivo近两年来始终处于增长曲线的一部分原因。

vivo成功关键不是渠道?

业界普遍认为vivo成功在线下渠道,但到底怎么凭借线下渠道成功的,也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诚然,vivo有着丰富的线下资源,但掌握线下渠道就能成功只是一孔之见,究其根本,渠道的增强是vivo对手机市场的用户洞察之后的“果”,而不是“因”,vivo的品牌策略少有人能看懂。

实际上,vivo内部一直进行的事就是品牌升级,品牌依托于产品表现,产品的不断升级代表着vivo品牌被赋予新的内涵。

Cg-4WVUwvLCIXPy4AABmk2a0EWkAABvDgDx8zYAAGar856.jpg

vivo总裁沈炜

vivo总裁沈炜在其2016年企业年会上就直言“因决定果,埋头种因,果自会水到渠成”。随着手机市场进一步趋冷,2016年全球手机市场增长只有约3%,vivo这样的激烈竞争中实现高速增长,证明了其专注产品策略的成功。

一直以来拍照和Hi-Fi音乐就是vivo基因,随着vivo一路崛起,vivo这两大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以前还处于追赶地位,现在则是引领了手机市场的拍照升级。

vivo由从用户需求推动开发,到洞悉先机开发用户需求,这两者有着本质不同,也是vivo品牌升级一大标志,vivo X9的2000万前置双摄像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vivo多位高层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未来Camera和Music仍是研发投入聚焦点,这也契合了当下手机发展潮流。

“颜值担当”or“技术担当”?

消费者对于vivo的认知,大多源于为数众多的门店和持续不断的广告营销,有消费者对vivo产生误解,认为“vivo是靠广告才卖的这么好”,实际上,广告做的好和技术做得好完全没有冲突,相反,技术更是支持其品牌营销的基础。

营销再好没有技术支持也是无根之萍,肯定支撑不起vivo近两年的高速增长。vivo是“颜值担当”没错,但同时它还是“技术担当”。

据沈炜透露, vivo已经开始布局研发和技术储备,将在国内外成立七个研发中心·。

消息显示,vivo在北京建立的5G研究院已经启动运营,汇聚了大量的行业资深人士以及移动研究院的专家。此外,在杭州占地3800平方的研究中心也即将落成,将在底层算法方面为vivo产品的拍照功能提供支持。而在美国圣地亚哥、硅谷等地的拍照技术研究院也搭建起了基础团队,他们将在底层技术、专利储备方面发力。

vivo的研发机构不拘泥于中国地区,而且早就以中国为跳板辐射全球,其在印度,南美等国家均有不错成绩,初步证明了vivo在国际市场本地化策略的成功。

vivo并没有沉浸于国内市场的成绩,而是想做中国的苹果和三星,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vivo不执着于销量增长,恰恰暗合梅花之道,这种踏实做产品的心态或许能助其走的更远。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vivo 品牌升级 沈炜 IDC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