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中的“万物互联”

2016-11-25 09:18

特约专栏记者 王峰

万物互联产业日渐成熟,由于物联网网络标准的确立,芯片模组价格的下降,行业应用需求逐渐增多,万物互联产业正在逐步进入商用初级阶段。在通道、终端、平台和垂直行业应用层,产业链多家企业都在进行积极布局。在这之中,通信运营商的产业参与和投资意愿是较高的,一是由于其拥有管道优势,可以方便其进入万物互联产业链,二是迫于收入压力,运营商对新增蓝海收入的渴求,都推动其跃跃欲试。

在具体产业布局上,由于运营商拥有明显机制体制优势和短板,根据其自身特点,通常会基于四大原则,重点布局四大行业。这四大原则分别是,要具有规模效益,能发挥网络优势,客户有付费意愿,与现有业务协同。纵观当前国际运营商重点布局的垂直行业,既能发挥运营商核心优势,又有较好的盈利空间的,有四大垂直行业,分别是交通物流、医疗卫生、公共事业、能源环保四大行业。具体布局情况如下:

DC5B.tmp.png  本文试图针对公共事业类里的一种应用场景,智慧工业园区的物联网应用,探讨其具体应用场景,产业链的各类角色,运营商在具体工作中正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


5D40.tmp.png  

工业园区是政府或大型企业,在一块区域中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目的是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总结起来工业园的目标是通过集约管理提高单一管理的经济效益。这类方法通常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合作。因此,工业园区在管理上,最主要的管理诉求是,公共设施管理,管理效率提升,安全监控管理。

在智慧工业园区的应用场景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应用:比如某区域烟雾告警,监控人员可调用就近摄像头,判断是否误报;同时平面及3D图标示就近水喷淋回路及消防设施器材,供值班人员紧急处理。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特长,通过连接采集完成各子系统的“联合机动作战”。

2.能耗管理应用:比如各会议室通过定时任务和红外监测开启照明,通过环境温度和红外监测开启空调,降低办公能耗(通常可达30%以上),找到节能工作的突破点。

3.车辆调配应用:比如提供车队综合管理的应用场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人力与燃油消耗、将运送路径最优化、改进车队维修规程、缩短响应时间,提供汽车跟踪功能,诸如驾驶路径、点火状态信息、定位距离最近的车辆、查看行程回放和浏览路径记录;调度和订单管理;提供司机行为以及车辆维修的运营报告;发送用户自行设定的规定与警告;进行客户管理的计费和结算。

4.设备机械跟踪与监控业务应用:比如建立一个可以连接任何资产的远程信息处理解决方案,用以完善设备坚固耐用的设计,使其几乎可以在任何工作环境进行部署,监视、跟踪、记录和分析关键资产命脉,一目了然地查看所有资产与数据等。客户能够使用更加安全、灵活以及规模化的方式将自动化资产及工业设备与远程专家相连接。

A4BD.tmp.png

按照角色来讲,产业链条分为五类角色:接入与采集改造商、管道提供者、开发支撑方、平台租售商、咨询及数据服务专家。

1.接入与采集改造商:涉及到现有开关、设备的改造,以保证以wifi或其他方式接入到物联网中,同时要做到双向交互(必要的远程控制功能也需要具备)。该角色一方面取决于源厂商的设备价格,另一方面对于工艺与集成经验要求较高。

2.管道提供者:包括传输层和处理层,传输层包括专线、4G等涉及信息流动的载体;处理层包括如IDC等提供计算处理的云资源池。这是运营商的收入基础,但附加值不高,且最致命的是在整个产业链中不具备主导权。对于整体方案的提供者来讲,无非是方案选择中用A还是B而已。因此该角色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主导产业链。

3.开发支持者:定制化开发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中不是最重要的。在智能工业园区项目中,开发商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实施过程中,公司渐渐悟到由软件开发商主导带来的问题。开发商无非是码农的角色,用户的关注焦点应是采集、部署、分析、应用等内容,而不是编程工具、展示形式的选择。虽然开发支持不是最重要,但对于平台租售方面,政企客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还是要具备的。

4.平台租售方:依照不同的用户群及需求,可分别采用平台租用模式和平台独立销售模式进行推广实施。平台租售的前提是,软件平台具备SASS化,能够设置不同的租户类型并提供安全隔离;平台具备足够的操作系统松耦合、业务单元配合化。平台租售是通信运营商毫无疑义的介入链条,这样才能具备快速的扩张能力及产业的参与度。

5.咨询及数据服务专家:通过行业数据的积累、数据模型的验证、专业人员的培养,提供政企客户在园区建设时的咨询服务。这个阶段可以独立于前4个环节,但却是知识输出的高价值环节。这个领域内人才的是极度匮乏的,作为智能产业园区项目,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在园区建设完成后提供“隔靴擦痒”的能耗改善,而是在各类园区规划时即提供客观、详实的数据分析,做好能耗管理的前期考虑。咨询及数据服务环节虽见效慢,但却是整个产业链的引领环节,且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场景,收入价值丰厚,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作用也很大。

以上五类角色既是智能工业园区产品化运营的典型角色,也同样代表了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上下游角色。

F0FA.tmp.png  

运营商在万物互联领域的能力储备才刚刚起步,其核心能力的缺失也是很多的,但是在政企信息化拓展中,又要求其一边快速推进,一边拼命补课,因此这里提出一些来自具体执行层所要面对的挑战。

1.组织机构人员变迁对于项目的影响是致命的:“一网多包”中智能楼宇与能耗管理是典型物联网的应用,横跨节能减排与智慧园区两大热点,但由于集团组织机构职责等的变化,不能可持续发展非常可惜。

2.IT人员缩水堪忧:随着运营商从CT领域向IT领域的转型,人才储备与战略转型背道而驰。提到软件外包到自主开发、内部应用向外部市场转化,但IT人员缩水严重,职业发展没有方向,相比起CT领域的人才梯队,相比起业务及营销人员的激励,IT团队的位置确实堪忧。

3.偏重基础设施投入可能造成产业边缘化:由于多年来“人口红利”带来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太过顺利,公司缺乏向价值链上游的应用、服务、咨询等拓展的能力,而是将视角更多地放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这样的结果将造成产业主导权和核心价值双手供奉。客户认为找移动公司寻求解决方案反而增加了沟通协调成本,最终获取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未必如直接找互联网企业和IT企业,因此在物联网产业的机遇到来时反而容易擦肩而过。

4.组织协同难题:集团与各省、专业与区域公司的协同很难做好。我们公司有苏研、北研、杭研等,专业公司也林林总总,但在横向配合上依然很难。智能楼宇项目中有一块内容是车联网方面的,截至平台上线,针对公司内部车辆调度方面的应用开发仍然没有做好,不得不为我们专业公司的产品饥饿感而担忧。

34B0.tmp.png

1.聚焦重点行业,丰富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目前,万物互联的主要销售渠道仍然是政企市场,因此在政企市场,运营商除了标准化产品销售以外,如何丰富垂直市场领域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是拓展收入来源的重点。

一是,深入挖掘重点行业需求,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例如,对于能源领域,创新安全监控、节能环保等应用;对于工业制造领域,创新视频监控、仓储物流、产品跟踪等应用;对于物流领域,创新集装箱定位、跟踪调度等应用。

二是,健全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进终端模组、物联网连接服务和行业应用的规模推广,布局使能平台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从而奠定尝试模组销售收入、通信费、平台服务费、项目服务费、能力调用费等商业模式的基础,提高单连接ARPU。

2.构建物联网平台,奠定拓展物联网上层价值基础

在万物互联领域,各类平台的搭建是商业应用模式的基础。

一是打造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业务办理,流程跟踪,灵活计费、融合计费,以及策略控制能力。

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司自有统一的物联网管理平台,打造专卡全生命周期管理、账户管理、账单、实施诊断等能力,对内提供统一管理门户,对客户提供可视化服务门户,巩固运营商在网络层的核心地位。

三是未来针对成熟的行业应用,打造垂直行业应用平台,突破传统“烟囱式”发展模式,实现行业应用集中、协同型发展,拓展物联网应用层价值。

四是在公司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和垂直行业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网络、数据、营销,以及定位、账户管理等核心能力,构建使能平台,通过开放能力接口的方式,打造产业生态。

3.健全端到端的专业运营体系,提升物联网专业能力

一是健全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到响应支撑、网络运维的一体化专业运维团队,并保障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

二是优化集团和省两级物联网运营体系。

三是完善和规范物联网业务售前、售中、售后的经营流程和服务标准,提高物联网业务经营效率,保障物联网服务水平,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和留住客户。

四是制定物联网专业能力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素质。结合市场需求和公司现有能力,面向前端销售服务人员和后端运营支撑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物联网专业能力培训体系,以及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员工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升级。

7C7B.tmp.png

万物互联的具体应用场景还有很多,但是互相之间有共同之处,基础底层能力的提取也有重复的地方。总体来说,运营商在万物互联领域拥有网络连接这块敲门砖,但是具体能在其中攫取多大价值,对产业的走势产生多大影响,目前看来,依然任重道远。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万物互联 运营商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