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财经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运营商财经网 康钊 实习生杨雯翕/文
据最新消息,汇丰控股近日突然宣布集团CEO范宁退任行政总裁及董事一职。当日消息公布后,汇丰银行的股价下跌3%。上一次“坑了”华为的汇丰,似乎也遭受到了“惩罚”。那么,汇丰为何会干出这种事情来?而纵观汇丰150多年的发家史,就能看出它对于中国来说做了什么。
孟晚舟案的负面效应
据悉,在孟晚舟一案中,汇丰银行提交了有关华为与伊朗交易的所谓文件。M国便以此文件为依据,指控孟晚舟涉嫌“欺诈”汇丰和其他M国金融机构,将其在过境加拿大时扣押。
之前,因洗钱和违反制裁法案等一系列问题而被美国司法部盯上的汇丰银行,为逃脱处罚,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M国司法部的调查。中国的华为公司成为了这种“配合”下的受害者。
此前,汇丰一直是华为的生意合作伙伴,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转眼间,汇丰不经客户的同意就将信息轻易泄露,为了“戴罪立功”,获取美白宫的宽恕,将曾经的伙伴推至法庭,此举是在是不堪。
孟晚舟一案过后,不少大陆的企业便拒绝与其合作,汇丰损失了不少大陆客户。外表洋气,将M国视为“亲人”的汇丰银行,实际上有四分之三的业务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
汇丰的前世今生
汇丰集团号称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雇有232000名员工,所以最近传闻汇丰要裁员5000人,只占汇丰员工数的很少部分。
汇丰集团与中国的关系可以从汇丰银行的成立看出来。汇丰银行是苏格兰人托玛斯·萨瑟兰德于1864年在香港发起,资本500万港元,至今开业154年了。
当时是中国大清帝国的咸丰至光绪年间,外资银行从无到有出现了 20 多家。这些或在香港、或在上海、或在两地同时开业的外资银行,大部分都是总部在伦敦或孟买的银行的海外分行。在香港本地注册成立的汇丰银行成为其中一个惹眼的例外。
汇丰集团创始人托玛斯·萨瑟兰德1834年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郡普通人家,由祖父母带长大。苏石兰18岁时开始在伦敦的铁行轮船公司(又名半岛东方轮船或大英轮船)打工,后来被派往了香港。
他在经营管理上还是有天赋的,过了几年后就已经任职为驻港监事,分管东亚地区的业务。有一次,萨瑟兰德搭船去中国东南部时,被船上的公共读物,一本英国杂志关于银行业务的文章所深深吸引。一知半解的读了些有关苏格兰银行运作的原理后,居然兴起创办银行的念头,约香港当时著名律师波拉德(Pollard)起草了一个招股说明书开始筹建银行。这就是汇丰集团的来由。
汇丰集团以前不叫汇丰,而叫汇理。“汇丰”在粤语中的发音为“wai6/wui6”、“fung1”,和Wayfoong非常相近,而且和之前的“汇理”也一脉相承。最重要的是,在风水文化十分流行的香港,这个名字可释义为丰裕的汇款、汇聚财富,十分吉利。
后来,新发行的香港钞票上,汇丰两字由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侯爵(Marquis Chilse Tseng)题写,于是这个名气就更大了。
从大清国开始靠中国的钱

汇丰的成长还因为其作为半官方银行所获取的政经资源的加持。1866 年,汇丰银行向港府提供了 10 万港元的紧急贷款以缓解其当年的财政危机。作为回报,它得到港府的授权,可以处理港府的对外支付,并开始发行港币。到 1870 年,汇丰银行所发行的港币占到香港市场流通的港币的 3/4。
显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汇丰的业务集中于香港。后来,汇丰先后收购(或并购、入股)了有利银行、中东英格兰银行、香港恒生银行、美国海丰银行、英国米特兰银行等。1991年汇丰成立了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随后,汇丰将总部改由香港设在了伦敦,汇丰银行也就升格为汇丰集团了。
清朝时期,汇丰银行对中国就影响巨大。当时,中国有两大商业巨头,一个是左宗棠旗下的胡雪岩,一个是李鸿章的心腹盛宣怀,两人不仅家大业大,还背靠官府,都是不好惹的角色。但是汇丰却可以对他们生杀予夺。
胡雪岩和盛宣怀打贸易战的时候,汇丰就帮了盛宣怀一把。盛宣怀瞅准的就是胡雪岩向汇丰银行一共借了1000万两银子,并以此作为来对付胡雪岩的一个机会。
1883年,胡雪岩替人担保找汇丰借钱。快到还钱时,盛宣怀一边让欠胡雪岩钱的人不要还钱,一边鼓动汇丰上门逼债,让胡雪岩没钱可还,生意做不下去。汇丰跟买办盛宣怀联手,就击败了名噪一时的奇商胡雪岩。
曾控制民国政府的财政
早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汇丰银行就是靠中国大赚横财。1913年的“善后大借款”以中国全部盐税收入为担保,所有盐税收入都必须解入汇丰等五家外国银行存储。至此,占巨大比重的两大中央税收的存管权都被汇丰等银行所攫取,汇丰银行无异于掌握了中国国库,成了事实上的中央银行。中国政府想动用关税、盐税抵债后的多余款项,也须取得帝国主义的同意,因此汇丰银行成了当时中国财政金融的主宰。
清政府倒了之后,中国的军阀们还是要找英国人借钱。1910年代,几乎所有北洋军阀的军费都是从汇丰借的。两大军阀战场上混战,谁要是跟汇丰没搞好关系,财政就会吃紧,很容易吃败仗。
另外,中国很多有钱人把贪污、搜刮所得巨款存入汇丰等银行,使其存款飞速增长。1865年汇丰银行存款为338万港元,1932年即达93163万港元,相当于中国当时146家本国银行全部存款总和的42.6%。
同时汇丰也以发行钞票的方式掠取中国财富。1894年发行额为997万港元,1937年就超过2亿港元,1949年4月港币发行额达到最高峰,总额为88095万港元,其中流入中国境内有6亿港元,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由于这些活动,汇丰银行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1865~1949年就达53728万港元。
1927年,汇丰银行靠着国民党借钱时的抵押,掌握了中国的关税和铁路,还操纵了国民政府的外汇汇率。
香港九龙仓收购战中的汇丰“两面派”
改革开放后,汇丰出卖客户的事情又屡屡出现。典型的就是收购九龙仓事件。
70年代的香港,华资财力单薄,怡和只持有5%的九龙仓股票就控制了这家公司。随着香港地价上涨,华资房地产实力快速增强。1978年9月,华资包玉刚家族已拥有20%的九龙仓股份,包玉刚作为大股东进入九龙仓董事会。英资不甘心其地位受到威胁,1978年12月,怡和系置地公司持有九龙仓股份上升至20%,数量与包玉刚接近。这场股权控制战明争暗斗了近2年,终于1980年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股权抢夺战。
1978年,李嘉诚,要收购英国怡和洋行的九龙仓集团。为了买下这个又有房地产,又有码头的大产业,李嘉诚四处从市场上买九龙仓的股票。
怡和洋行紧张了,赶紧找到汇丰,请他帮忙劝说李嘉诚不要再收购九龙仓的股票。收了怡和洋行的好处后,汇丰劝服了李嘉诚,李嘉诚就知难而退,把九龙仓的股票卖给了另一个富豪包玉刚,自己退出了收购。
正当怡和洋行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时,汇丰突然变卦了。
汇丰一口气向包玉刚借了22亿港币,原本资金枯竭的包玉刚,一鼓作气就把九龙仓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了下来。
最先来求他的怡和洋行,转身就被他卖了。汇丰就是这样,是吃完卖家吃买家,两边的生意都赚了。
迄今害华为不收手
路透社的报道显示,汇丰近75%的收益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特区。
但是,汇丰靠中国赚了这么多钱,可是,汇丰却依然保存自私的一面。
汇丰银行先是发起“内部调查”,要华为提供相关材料,华为没有任何不合规的情况,并给这位汇丰高管提供了一份PPT文件说明情况。
在2017年,当汇丰因自身所涉嫌的违法问题面临美国司法部的起诉时,为了换取美国司法部的宽恕,汇丰便将这份PPT交给了过去几年里一直想扳倒华为公司的美国司法部,并结束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M国司法部由此搞到了一份可用来起诉华为公司的材料,为对华为动手的“罪名”提供了帮助,最终导致华为孟晚舟时间。可见,汇丰有多么自私。
所以由孟晚舟案而产生负效应也极其快速而明显,汇丰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中净利润大幅度下降达到60%,其股价也迅速走低成为萎靡状态,近日一度跌破60港元关口,创2018年12月以来新低。
而客户流失,利润下降可能仅仅是汇丰遭受“惩罚”的开端。此前有媒体报道,汇丰银行因主动配合M国政府对华为的调查,可能被中国政府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表示,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正在履行相关程序,并未否定此事。
汇丰高层面对这样的局面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却无法不焦虑。汇丰CEO卸任一事不像是正常的人事调整,而更像是董事会高层容忍度下降,面对市场流失、业绩下降的“发火”行为,因为必须有人要为这样的后果“负责”。而预被汇丰裁员的5000人,也只是顺带而已。
(责任编辑:李丹阳)
运营商财经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主流财经媒体,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及其他各种消费品报道的原创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