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身段高管频换 东风英菲尼迪离中国市场越来越远?

2019-07-03 20:21

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财经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运营商财经网 方悦/文

汽车界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当车企销量下行别无他法时,往往喜欢在人事架构调整上下功夫。近日,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职位的双双变更,让各界对于东风英菲尼迪的发展则更加众说纷纭。

据运营商财经网了解,近几年英菲尼迪在华频繁更换领导。2016年戴雷以及高管团队里的精英人物相继离职。2016年4月,陆逸在困境中接手东风英菲尼迪,担任总经理,负责东风英菲尼迪的管理工作。人往高处走,随后陆逸在2018年底离职,后加入奥迪中国。伴随着陆逸的离去,英菲尼迪中国一直处于“无帅”的状态。

直到今年3月,毛力民正式接管英菲尼迪,担任总经理一职;7月,东风英菲尼迪正式宣布高政浩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对于这次高层变动,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周先鹏充满信心,他表示:“希望新的领导团队能团结带领东风英菲尼迪全体员工,抓住豪华车市场增长机遇,克服一切挑战,将东风英菲尼迪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可伴随着连年下滑的销量数据和稍显惨淡的市场吸引力而言,英菲尼迪的“算盘”要想打响着实有点困难。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代表之一,东风英菲尼迪在去年车市“寒冬”的表现却十分平平,与同期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品牌相比,在产品吸引力、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产品吸引力方面,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已经拼搏了近五年,但在售车型却仅有Q50L和QX50两款,而且新产品产出慢,最新车系要2020年才能与消费者见面。同时,进口车型种类也不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不足够多。长此以往,英菲尼迪不可避免被扣上“保守”、“老旧”的帽子,这对于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汽车市场而言,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其次在服务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产品渠道缩减,从东风英菲尼迪建立到2017年,平均每月都不断有消息称英菲尼迪经销商无力经营而导致退网。截至7月,英菲尼迪的经销商数量已缩水至120家,而英菲尼迪在2018年提出“5in5”战略目标,要求将经销商从130家扩展到200家,目前来看不升反降。经销商的减少,为产品销售带来困扰。

二是竞争意识不足,营销羸弱。此前一则关于英菲尼迪打价格战,借此开拓市场的案例,让英菲尼迪背上了自降身段的包袱。自此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指导价格基础上打个七八折才是英菲尼迪的正常售价,这样是难以维系买卖关系的,至少回头客是不会再有了。

对经历过市场寒冬的中国车企而言,市场压力大、行业竞争激烈,没有过人之处是无法长久立足的。东风英菲尼迪即将把总部由中国香港迁回日本,这是为逐渐淡出中国市场做铺垫,还是回归大本营提升产品力就不得而知了。

运营商财经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主流财经媒体,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及其他各种消费品报道的原创资讯网站。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方悦)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东风英菲尼迪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