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 千万网约车司机如何度过“最冷一季”?

  运营商世界网 宾文娟/文  

  网上曾流行过一个段子:“月入两三万,睡到自然醒”,说的就是曾经的网约车司机。然而市场瞬息万变,游走在政策空白边缘的网约车疯狂补贴不再,高收入已经触不可及,数以千万计的网约车司机正面临着一场步步逼近的寒冬。

GQ6VMFSB23SX_000.jpg

  网约车司机生存现状堪忧

  日前,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2016网络约车司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各种数据显示,目前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现状堪忧。

  无论在哪个平台,司机最关心的莫过于收入。然而《报告》显示,目前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70%的司机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这意味着扣除车辆折旧和保养费用1500~2500元后,他们的实际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

fnklj54120578.jpg

  图为《报告》截图:各大网约车平台司机收入情况

  与低收入相对的另一项数据是劳时间。《报告》显示,约有86%的司机每天(限号除外)都进行营运,超过70%每天在线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在线时间超过12小时的司机逾四成。

  专家分析,网约车司机正在表现出职业化的趋势,但是目前过低的劳动收入和过长的劳动时间却催生了网约车司机群体的不安和惶恐。

  另外,《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中94.4%未签署劳动合同,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情形之中,50%的网约车司机对于自身职业并不认可,78%的司机表示缺乏职业归属感、随时可能退出。

  网约车细则雪上加霜

  目前在中国有将近2000万的网约车司机。滴滴平台曾公布有1500万名司机,易到曾声称平台司机已突破100万大关,而神州目前可以考据到的最新司机数量是36252人。

  自从网约车新政发布后,将近两千万的网约车司机就陷入了一种既忧且喜的状态中,喜的是网约车终于合法了,忧的是新政发布后补贴都没了,涨价使乘客也减少了,于是收入理所当然地大打折扣。

  网约车火热的夏天逐渐消逝,冬天步步降临,随之公布的各地网约车细则更是犹如雪上加霜。北京和上海最具代表性,“京人京车”和“沪籍沪牌”几乎给外地在京在沪从事网约车营运的司机点了死穴。

  对此,广大的网约车司机群体作何反应?

  据媒体采访报道,河北籍的滴滴快车司机王刚在得知非京籍司机可能被禁止在北京从事网约车业务时,感觉到“心凉了”。他在今年年初买了辆大众朗逸,配好北京牌照开始做起了网约车,却没想到从上半年开始补贴就一降再降,最终消失了。

  作为要养家糊口的男人,他没有退路。每天上午不到十点出门拉活、半夜两点回家,赚下来500多块钱刨除平台分成和油钱、伙食钱,一天净赚两百多。可他还咬牙在坚持着,现在突然告诉他:“这活不让做了。”王刚现在只寄希望于尽早得到一个说法。

  “权力的游戏”落幕

  分析人士称,观察网约车市场的变迁,很有意思,仿佛一场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

  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在商业战争中都相当于棋子。而当游戏落幕,不由自主的棋子曾经被捧得多高,现在摔得就会有多惨。几千万网约车司机的现状似乎印证着这种说法。

  据媒体报道称,目前各地网约车均已发生较大幅度涨价,并且司机的补贴也早就减少。由此可见,疯狂烧钱以获得市场掌控权的“权力的游戏”的确已经告终,无用的棋子能去向何方?

  据《报告》数据显示,在网约车发达的北京,有40.8%的网约车为非京牌,79%的司机来自外地,符合“京人京车”的不足两成。

  对此专家表示,如果网约车细则不变,必然会有大量网约车司机面临下岗的命运。在这些即将下岗的司机当中,或许很多人像王刚一样专门为开网约车买了新车,一旦失业,他们很可能会流向黑车市场。谁来给他们一个交代呢?

  凛冬将至。目前网约车新政细则尚未下定论,对于仍然在网约车市场上坚持的司机来说,犹如飘在半空般没有着落。他们将会去向何方?如何度过这个最冷的冬天?谁敢给出一个答案呢。

分享至: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