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11月13日发布的Q3财报中首次没有明确列出GMV增速。而根据其公布的Q3财报数据计算,实际增速大幅下跌至32%,为史上最低。京东本季营收同比增长也首次降到40%以下,仅为39.2%
根据历史财报,京东GMV增速在2014年为107%,2015年下跌至 84%,2016年更下跌至47%。直到本季度跌至32%,京东的增长画出了一条断崖式下跌的曲线。
或许这就是京东高调宣布双11“累计下单金额”的原因,在其长期依赖的增速故事迅速走向终结后,京东需要抓住每一个能“讲故事”的机会。
然而,国家邮政局监测的包裹数据让这个“新故事”陷入尴尬的境地。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双十一包裹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而根据菜鸟公布的数据显示,天猫双11物流订单总数达到了8.12亿件,占到了双11期间物流订单总数的95%以上。
这也意味着,其他所有电商平台的物流订单数仅为0.38亿件。而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发出了85%的订单,约为2000多万件。
数字游戏背后的逻辑漏洞还不止于此。按照京东自己宣布的数字,618和双十一两个大促GMV合计2470亿,而京东上一财年GMV6582亿元,按照市场预测40%左右的增速计算,京东今年全年GMV应当是 9214 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总时间不到一个月的两个大促的GMV比例居然超过了全年GMV的1/4。另外据市场预测,京东第四季度GMV约为2931 亿,那么,京东双十一的GMV就占到整个季度GMV的43%。这显然不符合行业常识。
此前Analysys易观日前发布《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3季度》显示,本季京东市场份额下滑至26.9%,而天猫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至59.0%。
增速与市场份额的双双持续下跌,背后是京东对于增长困境的应对乏力。在核心增长驱动力方面,京东赖以起家的家电、办公、3C数码等自营业务,从各自行业来说都已到增长瓶颈期。持续放缓的增速表明,即便是三季度7、8、9三个月的传统热销旺季,京东的销售和增长也未见好转;另一方面,早已宣称发力的服饰、快消等领域又迟迟难见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