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财经网 吴碧慧 /文
2025年9月,苹果该公司发布了iPhone Air手机,这是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改变了传统手机必须插SIM卡才能使用的模式。很快,2025年10月,中国三大运营商就集体宣布“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商服务商用试验批复”的消息,引用用户高度关注。
为厘清公众对eSIM的认知误区,中国联通于10月17日在北京西单营业厅举办了eSIM媒体开放日活动。活动就当前主要的几大传言进行了主动释疑,并梳理了核心要点如下:
一是,eSIM卡和传统SIM卡没有重大区别?
从核心功能上看,eSIM卡和传统SIM卡都是存储用户身份数据、供用户使用运营商网络的唯一“钥匙”,但eSIM卡从载体形态、数据存储模式、用户使用、与终端的集成方式,乃至终端产业的商业模式均存在着本质区别。
据介绍,eSIM的全称是Embedded-SIM,也就是一张嵌入式SIM卡,与常规的SIM卡不一样,它是直接嵌入到移动设备的电路板上,体积非常小,这也为终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用户在使用及办理过程中也能享受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便利性。用户无需手动插拔号卡便可以将多个电子SIM卡号和其他数据输入到手机中,激活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等业务,有望实现“一机多号”。
最重要的是,eSIM卡可以在世界各地迅速连接本地网络,拥有更顺畅的连接体验。
目前,eSIM卡作为新一代数字SIM技术,全球已有超400家运营商提供eSIM服务,显然已逐步成为行业明确的演进发展趋势。
二是,没有了实体SIM卡,电信诈骗更难防?
由于eSIM卡是依靠远程管理平台,不少人认为以后没有了实体SIM卡将存在着“安全漏洞”。但其实eSIM芯片直接焊接在设备主板上,无法像实体SIM卡那样被轻易拔出或替换,反而降低了卡片丢失、被盗用或被恶意篡改的风险。
在过去,用户手机丢失后,补办一张SIM卡也需两三天时间,这一过程极大增加了电信诈骗的风险,但eSIM卡全面支持强制关机功能,不用拔卡也很安全。
此外,目前eSIM 卡数据与终端主板的硬件信息已实现“一对一双向绑定”。也就是说,一旦芯片脱离原主板,卡内所有数据(含网络接入权限)将立即失效,无法在其他设备上复用。
另外,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目前eSIM 手机国外版由于未内置国内安全证书,无法办理及下载国内运营商的 eSIM 号码,但可在国内使用漫游服务。而eSIM 手机国内版却能实现全球通信兼容,也就是出国后既支持国内eSIM 号码漫游,也可在当地运营商处办理并下载当地 eSIM 号码,不受政策限制。
三是,会重构运营商竞争市场,对运营商不利?
由于开通eSIM模式后,又是支持“全网通”,用户更换运营商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不少人认为这将给运营商市场竞争带来难题,甚至是对运营商产生不利。
其实,这和此前的“携号转网”政策类似,不过运营商在这一过程中本就是扮演着“管道商”角色,即为用户提供优惠终端产品以及优质网络服务,用户“携转”便利也能从根本上倒逼运营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真正做到从存量用户的竞争转向更优质服务的竞争,这对用户而言并非一件坏事。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对eSIM业务相继发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联通算是抢占先机。其早在2018年就开启了六个城市的“一号双终端”eSIM卡业务试商用,并在同年4月成立了eSIM产业合作联盟。2022年,中国联通建成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eSIM管理平台,具备一号双终端、独立号码双业务能力。
如今,中国联通再次捷足先登,这一背后正是技术储备、产业协同与政策环境成熟的体现,也折射出中国联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决心。
(责任编辑:吴碧慧)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