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品牌又要独立了?如今月销仅万辆 为何还能升格为独立公司?

2025-09-29 17:55

运营商财经网 李广艳/文

前不久,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一汽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筹备捷达品牌新公司,全面推进捷达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引发关注。

这也意味着,在从大众旗下的单一车型转变为独立的汽车品牌后,捷达即将迎来第二次独立。不过,如今捷达品牌月销仅万辆左右,与其巅峰时期差距巨大,为何还能升格为独立公司呢?这背后有何考量?

从单一车型到独立公司

说起捷达,其发展路径非常独特,最初只是大众旗下的一款车型。1991年12月,国产捷达A2车型的首辆汽车在一汽-大众轿车工厂组装下线,捷达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随之正式诞生,该车型定位于下沉市场,凭借着结实耐用的口碑,捷达在国内的销量屡创新高。

据悉,2018年时,捷达品牌全年累计销量达32.66万辆,达到其销量巅峰,另外,截至2018年品牌独立前,捷达在国内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40万辆,为一汽-大众整体销量做出了不小贡献,从中也能看出,捷达品牌的市场表现是多么出色。

也正是缘于此,随着中国车市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和国内自主品牌抢市场,2019年2月,大众集团决定将捷达从单一车型升级为独立的汽车品牌,主攻年轻化、高性价比的入门级市场,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和销售,不仅拥有独立的销售网络,还共享大众的核心技术。自此,在大众、奥迪之外,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又多了一个品牌。

品牌独立后销量却下滑

在捷达品牌独立之初,一汽-大众外方高管曾在采访中表示:“捷达品牌在三年后的2021年年销量将至少达到40万辆,这对于年轻的捷达品牌来讲,似乎难度不大。”但令人意外的是,捷达并没有延续之前的辉煌。

虽然独立后品牌地位有所提升,但捷达不再悬挂大众车标了,而是采用全新标识,产品设计、营销渠道也完全独立。没有了大众光环的加持,再加上那个时候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消费者似乎不愿意给捷达买单了。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捷达品牌的年销量分别为15.5万辆、16.9万辆、14.7万辆、16.2万辆,波动较大,而在2024年,其销量仅12万辆,同比降幅约26%,月均销量仅10000辆左右,与其巅峰时期差距巨大,没想到品牌独立竟成了销量的“分水岭”。

大众集团要甩包袱?

如今,在独立了六年多后,捷达品牌再次迎来独立——从大众子品牌升级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实体。

按照规划,捷达品牌新公司将采用本土化独立运营模式,全面整合现有资源,依托中国本土研发与成熟供应链体系,获得更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与运营灵活度。

这意味着,捷达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并且更加贴合中国市场,产品推新更新速度也会不断加快。

据大众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介绍,通过捷达的电动化转型,集团将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由此,集团也将实现对于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可见捷达的独立,不论是对于捷达自身,还是对于大众中国及成都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低端车型利润较低,对于大众集团而言,捷达品牌独立运营,大概率能够减少对主品牌毛利率的影响。这么来看,不知捷达是大众的优质资产,还是大众要甩包袱?

其实,入门级市场本身就是捷达品牌的舒适圈,只是如今需要完成从燃油车向新能源的转变。

根据协议,捷达将在2028年前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主打入门级市场,并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不过,在10万元级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已经深耕多年,捷达现在才开始布局,显然已经错失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李广艳)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