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外卖疯狂补贴的大环境下,传统餐饮、食品迎来快速变革,正如外卖冲淡堂食客流、现制茶饮侵占软饮市场。方便面行业同样面临巨大增量困境:“如何兼顾既有商业模式,稳住基本盘,同时拥抱创新,开创行业增量”成为每一个行业龙头课题。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依然承压,净利润和毛利率增长的情况下,营收微微下滑。在国内整个方便面依然处于缩量市场的情况下,康师傅的市场份额比较乐观,占比45%,远超第二名的16%、第三名的13%。
当一家企业在一个缩量行业里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那它的主要命题就不是同业竞争,而是重构行业增长逻辑,去激活市场新需求、创造新的品类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进化,最终做大行业空间。
事实上,“产品创新和激活市场”这也正是康师傅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对于行业而言,这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对标隔壁的日本、韩国,我国的方便面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方便面企业还有很多事可做。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行业进入next level之前,康师傅作为行业引领者,就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一、134亿依旧遥遥领先,利润稳定韧性显著
8月11日,康师傅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实现营收400.92亿,期内毛利率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至34.5%。
具体到方便面业务上,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实现营收134亿,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33.6%。
面对行业收缩,康师傅在努力守住市场份额。第三方数据显示,康师傅的市场份额达45%,不仅占据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远超过第二名、第三名,实现断崖式领先。
稳定的市场规模,叠加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使得康师傅的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其上半年的毛利和净利润水平,无论是与自己纵向对比、还是跟同行做横向对比,均表现亮眼。
财报显示,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毛利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27.8%;净利润在去年的高基数之上增长11.9%至9.51亿。两项主要盈利指标均远高于同行水平。
事实上,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净利润增长都非常可观,2025年上半年继续维持增长态势。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今年上半年,受棕榈油、包装材料、小麦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上涨,另外新国际下的政策合规和技术升级带来更多隐性成本,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方便面行业的成本压力在上升,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但康师傅通过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精细化的渠道运营等方式有力地对冲了成本压力。
在成本端,除了通过提前锁价、动态调整采购周期等常规手法控制原材料成本,康师傅还通过优化供应链、全产业链协同来降低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实现蔬菜的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协同数智赋能供应链与物流运输,提升配送时效的同时,成本也得到缩减。
在收入端,康师傅的产品升级策略红利正在陆续释放。上半年,康师傅一边通过航天温控等技术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一边通过场景化细分需求的挖掘,持续向户外、宵夜、正餐替代等场景渗透。多管齐下,康师傅的容器面实现营收67.71亿元,在方便面总营收中占比过半。
盈利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体现康师傅产品升级策略的成功。这也进一步说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核心应对策略是通过提升产品价值和品质,用成熟的模式来对抗行业周期。
二、从口味、场景到情绪,方便面需要制造“新消费”
康师傅的稳健表现,体现了企业穿越周期的韧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的方便面行业生存空间在持续被挤压,来自外部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中,三大本地生活平台在今年上半年发起的长时间、近乎残暴的外卖补贴大战,将餐饮外卖的客单价越卷越低,给方便面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精致一人食、代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速食的细分化、高铁车厢不建议食用方便面等因素,也使得方便面行业的处境愈加艰难。
“动荡年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毋庸置疑,我国方便面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行业增长逻辑变了。对比日本、韩国的泡面发展经验,我国方便面行业想重获增长,必须在口味和消费场景上去做多元化、细分化布局,去培育新的消费需求,制造更多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吃面的理由。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方便面市场的关键问题,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与质量,匹配不上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所以企业应当围绕“老品如何新作,新品如何精”做这两个层面思考,才能找到增量。
这也是康师傅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调整、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但这并非一日之功。不过,从半年报的部分亮点表现中,可以看到康师傅在创造“新消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在口味上,经典产品之外,康师傅的老母鸡汤面和番茄牛肉面两款相对较新的产品在上半年均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其中,老母鸡汤面通过健康化的差异定位,抢占中高端市场,带动高端线收入的增长;番茄牛肉则精准把握了年轻消费群体对酸甜口味的偏好,再加上亲民的中端定位,一经推出就成为国民爆款。
在满足多种口味的基础上,康师傅还将目光瞄准“非油炸和面饼口感难以兼得”的行业痛点,力求用技术平衡口感,最终在“0油炸”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突破性地探索出“单篓预煮-冷水激活-强风干燥”工艺,推出兼顾健康与口感的“鲜Q面”。上市一年多时间,康师傅的鲜Q面不仅成为年轻人的健康新选择,也带领整个泡面行业朝着健康化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香爆脆”干脆面用“小酥肉”创新口味打开休闲零食场景,深度触达学生群体,其销售额在上半年实现近两位数增长。今年6月,康师傅还上新了“东方食集”系列,一口气推出了泰式酸辣海鲜面、新加坡风味肉骨茶面、日式豆芽味噌面等东方地域代表风味面食,满足消费者的尝鲜需求。
除了口味多元化,康师傅方便面在细分场景渗透上也下足了功夫。上文提到的“香爆脆”干脆面在休食场景的渗透,330ml迷你桶凭借便携、解馋刚好的细分需求,主打户外露营、宵夜等场景,向女性、儿童等细分人群渗透;大份量的“一倍半”定位中端,契合主流的质比趋势,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而与会员店定制的新品“潮卤牛三宝牛肉面”,拓宽中高端人群消费,上架首月销额突破千万;在速食场景上,康师傅今年更进一步,与开市客推出的红烧牛肉Premium(优选)杯,首次将调料提前融入面饼,让消费者可以做到一开即泡、三分钟即食,通过对微小细节的极致打磨,极大了提升了消费者用餐体验。上半年,公司还与伊利跨界组成“深夜搭子”,将伊利泡面芝士条加入蕃茄鸡蛋牛肉面、鲜Q面、拌面等产品中,深化夜宵场景,使得经典产品有了新打开方式。
在情绪价值上,“番茄鸡蛋牛肉面”通过与热门IP“小刘鸭”联名推出“鸭力出逃”主题产品,为产品注入趣味性和新鲜感,带动番茄鸡蛋牛肉面销量增长;“香爆脆”干脆面则持续联动著名IP“宝可梦”,通过共创包装及周边产品,深度触达学生群体;火鸡面通过国人食辣趋势切入,通过7种辣椒精研的巅峰口感,与同类商品拉开差距。另外,康师傅还把“深夜面馆”开到各地,在深夜时分用一碗热面接住打工人的疲惫,体现品牌的温暖陪伴感等等。
可以看出,通过定位、规格、口味上的差异化布局,实现细分场景的逐步渗透,康师傅方便面最终实现多元化布局和全价格带覆盖,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三、方便面的下一片“旷野”,康师傅能找到吗?
当然,就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而言,当下的康师傅在方便面市场处于绝对第一的位置。于其而言,如何重构行业增长逻辑,去激活方便面市场新需求、创造新的品类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进化,是他的使命。
在外部势力冲击、内部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这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作,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眼光和格局担当,康师傅这样的头部企业理应承担这份责任。
上文提到的口味、场景上的创新,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求新、求变,看不见的背后,康师傅在食品工业的技术升级、供应链重塑、产业协同等方面也做了不少投入,带动整个方便面行业稳固底盘,实现升维。
深耕方便面领域33年,康师傅方便面始终将“品质安全”放在首位。连续八年与中国航天事业达成合作,积极引入航天食品科技,提升食品安全系统管控,夯实产品品质。“天选好面”的内核,不仅是指品牌获航天认可深度合作,同样也代表康师傅方便面对标航天品质与应用航天专利技术,在口感、营养、食安等方面达行业前列,以追求航天标准来诠释“好面”。
其中,光技术创新上,康师傅目前手握600多项专利技术,并逐一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方便面的生产工艺上,最终推动产品的创新升级。比如,康师傅是首个将航天专利应用到方便面生产中的企业,航天专利温控技术,是康师傅与中国航天八年合作的成果之一。这让康师傅的面在天南地北都能保持一样的口感,稳住品质核心。再比如将FD冻干技术和RP技术则应用在料包上,前者用于蔬菜包脱水、锁住营养,后者为肉包锁鲜,开启了方便面的品质革命。
时代通常会奖励积极求变的先行者,结合日韩的泡面发展经验,全球方便面市场是一片“旷野”,我国方便面行业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但“突破”这一关并不容易难过。这考验企业对行业的前瞻性洞察、战略定力,以及敢于跳出舒适区的魄力和对新战略的高效执行力。
从上半年业绩来看,先行一步的康师傅已经在多元化、细分化布局上尝到一些甜头,但这显然还不够。方便面这片“旷野”一旦被重新激活,未来会回馈它的会更多。转载:食品内参
(责任编辑:康玲华)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