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超进化:算力觉醒 全城开挂!

2025-07-28 20:55

在通往智能时代的征程上,一座城市选择从“用AI”到“让AI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这场围绕“算力—数据—智能”的全球城市基础设施新竞赛中,上海必须加速,也始终领先一步。

2025年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WAIC 2025)闭幕式上,中国电信与上海市政府宣布发布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

“智云上海”的推出,标志着上海已率先完成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数智化底座的部署与能力集成,并将以此为基础,构筑“上海有AI、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率先提出以革命性AI惠及城市民生的新发展理念,为全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AI CITY”范式。

这是上海电信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者,正式发布其全面的“城市级AI中枢”战略。该战略以“智云网络”为坚实基础,通过“2+M+X”前瞻性算力布局、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行业MaaS模型及一系列创新AI应用,为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高地提供核心动能,让智慧城市的未来愿景照进每一位市民的现实生活。

铸基:AI时代的泛在算网基础设施

上海之“智”已经深入泥土,融入空气。

AI时代的泛在算网基础设施悄然成型。智云上海基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3.0框架打造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了云、网、算、用的新型云网架构,既托得起产业飞跃的翅膀,也沉淀为城市治理与安全稳固的根基。

智云网络打破传统树状网络的层级壁垒,采用扁平化叶脊(Spine-Leaf)全互联架构,实现任意节点间“路由最优、带宽无收敛”,彻底消除资源调度瓶颈,实现了架构革新、能力进化、技术融合三大颠覆式创新。

相比传统网络,整体运力提升了7倍,实现1毫秒入算并支持智能动态业务感知,TB级数据分钟达、超百公里存算分离拉远训练算效达到97%以上。

技术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过去,上海市内所有快递都要经由昆山物流枢纽中转,无论寄送地点之间多近都不能例外,长距离‘折返跑’成为物流常态,而现在,快递物品可以就近直线投递,效率极大提高。”

当前,智云上海已经通过“2+X+M”构建起能量密度全球领先的算网体系,实现了从“国家级大算力”到“边缘微算力”的全层级覆盖。

“2”即“青浦云湖+临港智算”双枢纽“东西两翼”格局,拥有全国首个单体国产万卡液冷智算集群,能够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X”是多达60个的“浅边缘”核心数据机房,覆盖金融城、商务区等关键区域,为金融高频交易、电竞云渲染、在线新经济等场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算力;“M”则是密布城市的500多个“深边缘”算力节点,将算力下沉至企业园区、工厂、交通枢纽等边缘场景,送至“家门口”和“指尖”。

目前,“算力调度大脑”已实现90%以上的算力需求在1分钟内完成资源匹配。

融通:千行百业的数智跃迁实验

智云上海从来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个能力体系和矩阵,从云到边,从模型到服务,智云上海让不同类型的行业以各自的节奏进入数智跃迁的过程,AI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贴着行业的皮肤生长——就像神经接入肌肉,血管连接骨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智能体”。

千行百业的数智跃迁没有标准答案,却有统一的底层逻辑——“以算为本,以智为核”。智云上海,就是如此可以被“调度”、被“进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

制造业:AI进入工业血脉,重新定义“精益”

在工业现场,“精益”曾是一场管理革命,而今,它被AI重新注解。当车床在产线上轰鸣时,AI不再是“后台参考”,而是实时参与决策的“生产搭档”。

上海电信为商飞量身打造的专属算力基础设施,全面支持从千万参数级到百亿参数级模型的弹性训练,满足商飞L0阶段基座模型测评与L1阶段行业大模型训练的全链路需求。同时,通过MAAS平台(模型即服务),商飞可便捷调用各类模型能力,实现模型从训练到部署的快速切换与精细管理。

通过“运营商建云网、共同研算法、企业落场景”的模式,双方的协同创新正为工业领域AI规模化应用提供新的范式。

在浦东新片区康桥的施耐德电气工厂,传统工控台已被替换为一排排“瘦终端”。这些设备无须本地处理计算任务,只需联网,即可调用天翼云电脑平台运行工业软件、MES系统和算法工具。

这是国内首例工业云电脑大规模落地的实践。传统PC和工控机的高能耗被云化管理替代,能耗减少最高可达97%。

更重要的是,“即插即用”的能力,使得工厂在终端更换、系统升级时几乎无停机时间,显著提升产线连续性。

“这是一场颠覆性的管理革命。”施耐德电气上海康桥工厂数字化负责人表示,这套数字化范式正在被标准化复制到更多制造业场景中,而智云上海的云网融合结构,是支撑这一切的底层骨架。

在上海青浦区的一间智慧工厂内,产线高速运转,每一台设备与工位都被精确地纳入实时监控之中。这里是真兰仪表的智慧工厂,也是“智云上海”体系中制造业典型的5G+AI场景落地之一。

通过上海电信部署的工业5G专网系统,真兰仪表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实时云端监控与智能分析,工厂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准确追踪每个生产环节的动态,燃气表的成品检测效率也因此提高了40%,真兰仪表智慧工厂由此入选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5G工厂名录》。

金融业:安全是起点,AI是加速器

在杭州银行上海分行,最先“智能化”的不是交易系统,而是安保系统。

银行的支行网点、ATM机犹如城市金融系统的“毛细血管”,为了保障“毛细血管”的安全,不计其数的安防“天眼”7x24小时监控。如此大量的视频内容如何处理与存储?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难题。

如今,过去靠人眼监控的摄像头,已被集成AI算法识别器的“算网一体机”取代。ATM区域发生异常行为,AI可提前预警、即时告警,极大缓解保安夜班压力。

更深层的变革,是“智能员工”已悄然上岗:它可以自动生成固定格式报表、客户通知、材料摘要。这些AI助手都在行内部署、训练、运行,不依赖外部平台,真正做到数据不出域、模型可控、结果可审。

这标志着金融机构不再将AI当作“技术工具”,而开始将其纳入生产力体系内部,成为流程优化的一部分。

服务业:用AI重构运营细节与客户体验

相比工业与金融,服务业的挑战往往在于:高分布、低标准、信息割裂。智云上海通过城市级的AI服务中枢,为服务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链家那抹标志性的嫩芽绿。

链家门店的智能化升级并未以“换设备”开始,而是以“激活数据价值”为核心。在上海电信打造的“端到端、一体化”智慧门店方案中,原有摄像头被纳入中国电信第五张网——视联网统一管理体系:摄像头不再只是被动记录工具,而是成为AI的“眼睛”,实时洞察门店动向;视频数据不再是沉睡的孤岛,而是可以分析和决策的宝贵资产。

得益于智云上海“边缘+中心”的算力布局,链家的连锁门店无需自行部署高性能本地服务器,即可通过云端获得稳定、弹性、近场的AI推理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门槛,也保障了AI应用的高可用性和低成本可持续性,

“智能”之外,更关键的是安全。从前端摄像机的接入、安全加密传输,到云平台的数据统一汇聚、AI算法实时识别,再到终端人员的权限访问与运营决策,全链条实现闭环安全防护,为链家构建起电信级的安全屏障。

城市治理:AI嵌入“神经元”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话务大厅,这句问候每天重复数万次,连接着城市最真实、最鲜活的声音——快递纠纷、交通咨询、水电问题、噪音扰民……

几乎每一位市民都熟悉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不仅是城市倾听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更是AI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入口场景。

如今,这些声音被数字神经所捕捉,依托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与DeepSeek深度融合,上海电信自研“星辰政务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形成“精准决策—智能提效—安全闭环”的完整生态链,实现了“未病先治、小病早治、类病根治”,确保了城市的健康生长。

去年,台风“贝碧嘉”“普拉桑”接连在上海登陆。此前,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多年汛期前后近1000万条市民来电数据进行处理,最终梳理出800个风险点,提前核查排摸管控风险,实现了防汛力量精准调度。

2024年,上海12345热线年通话量突破1000万次,需转派的诉求工单约为439.4万个,其中通过智能派单的数量达406.8万个,占比为92.58%,准确率超过90%。

除了成功服务于上海市12345市民热线,星辰已进一步落地浦东新区、虹口区、长宁区、静安区等区级城运热线,以及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并在全国多个省市政务领域落地实施。

医疗大模型:让家庭医生“有数、有术”

在医疗领域,从院内病房到社区门诊,大模型正逐步嵌入中国医疗体系的多维触点,AI不再只是科研场景的“工具人”,而正在成为医患之间的“可信伙伴”。

AI医健助手以大模型为核心底座,融合中山医院9大临床护理板块的专业知识,支持多终端交互形态,为患者提供涵盖疾病预防、精准诊断、治疗建议、康复营养与随访指导在内的全周期健康咨询服务。

目前,项目已在中山医院胃肠外科率先上线,正在向更多病区横向拓展。根据统计,助手在试点病区的主动使用率已达每周30%~50%,显著提升患者获得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资源紧张问题,赢得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双向认可。

医疗人工智能的另一项突破,也正在上海的基层治理体系中生根发芽。

上海电信与库帕思科技、徐汇区卫健委以及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共同推出的“医疗行业智能体”,既可辅助家庭医生实现临床诊疗的全流程智能辅助,包括主诉理解、检验指标分析、个性化治疗建议;也能服务居民日常健康管理需求,提供涵盖健康咨询、康复护理、运动营养等内容的实时问答与科普知识推荐,真正把高质量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

不仅让医生“有数、有术”,也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便捷、温暖、可信赖的医疗服务。

赋能:从“智慧图景”到“幸福实景” AI让上海更有爱

上海是座包容开放的城市,无数年轻人来这里闯荡打拼、追逐梦想,从一开始,智云上海就向他们传递了温暖。

对于入住上实城开阡集·汇社区的年轻人来说,在进入人才公寓的第一时间,扫码就能开通宽带、高速上网,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提交申请、填报信息、等待安装。不仅宽带“随开随用”,而且上网速率、付费方式全由自己说了算,比如今天用200M宽带,明天用500M宽带,都行。

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城市正在“悄悄变聪明”,往往是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始的。

走上申城街头,外观时尚的“Hello老友数字公话亭”不经意间突然引入眼帘。在算力春风的吹动下,这位伫立上海街头已有100多年时间的“老朋友”正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实现AI普惠的载体:面向老人,提供紧急求助、联系家属服务;面向聋哑人,提供12345手语服务;面向游客,提供中英双语文旅咨询、路线规划及打车服务;面向市民,可24小时解答政务高频事项。

如今,“Hello老友数字公话亭”已经在上海核心城区布设了600多个点位,而且能力不断精进,如联合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打造核心算力基座,融合上海12345政务知识库等资源确保服务时效与精准性,政务咨询覆盖200多项事项,实现毫秒级知识匹配,准确率达95%。在AI加持下,这座亭子变成了城市治理最小、也最柔软的单元。

为了能让家庭用户像使用水煤电一样使用AI应用,上海电信基于智云上海底座打造了家庭场景下的AI与算力调度平台——AI家。它耦合了多形态的硬件终端,开放了生态合作,融合合作应用和民生服务,形成从政府到家庭的信息汇聚入口,让AI普惠到万家。

还有“闺蜜机”,把家变成了万能数字舱。它可随心移动、随时使用,客厅、书房、卧室、厨房都能上场,可追剧、视频通话、健身,而且提供云上存储、云上安全、云上生活等服务。

“智”是智云上海的因子,“惠”则是它的使命,从一开始,智云上海就不是为“炫技”而生,而是为“赋能”而来——以应用为导向,赋能城市治理、赋能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赋能每一个具体的人和家庭,把“智慧图景”逐步转化为“幸福实景”。

智云上海正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全民可及的温暖,诠释AI的另一重含义:爱(ai)。

生态:城市进化,共享开放激活万象生态

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平台,从来不是“建起来”就能自动运转的工程系统,而是一场长期的“生态组织战”,智云上海的底色不是封闭,而是开放、互信、共享与共建。

模速申城:下楼就能“买算力”

在上海,AI已成为像水电煤一般的基础设施,随取随用,普惠便民,而这正基于上海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前瞻性。

位于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诞生了上海AI“北斗七星”——稀宇极智MiniMax、商汤科技、阶跃星辰、无问芯穹、星纪魅族、特赞科技和斑马智行七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模速空间集合了算力、模型、应用等产业链各环的AI企业,浓缩了上海AI产业链。

在这里,下楼就能找到算力、模型和应用。走进上海电信模速智算专区,就能找到人工智能一站式服务,在算力超市里买算力,在模型超市里找模型,在AI超市里招“数字员工”。

当前,上海电信整合上海“东西两翼”的算力资源,构建了上海电信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超12.5Eflops公共算力服务,用户可以按需采购,一键部署,让AI成为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普惠资源。

上新:AI STORE开张 数字员工上线

只有自主可控的AI资源,才能真正地赋能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上海电信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已经适配多种规格算力资源,招募13家算力合作企业,包括华为、沐曦、壁仞、海光等国产算力资源,以上海为长三角核心部署中心节点,拓展国内多省市服务节点,最远端已延伸至西北边陲。

WAIC 2025期间,上海电信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焕新升级,在已有算力超市和模型超市的基础上,上新AI超市。AI超市打造了“智云上海AI STORE”,企业可以在这一专区找到各有所长的数字员工,比如行政、法务、文宣、研发、客服、销售等专员。

从普惠算力到普惠模型,再到普惠AI应用,为了让更多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好AI,上海电信正在拓展智云上海的“朋友圈”。

7月27日下午,在全球计算联盟的支持与见证下,上海电信携手天翼云,与华为、字节跳动、上海AI实验室、阶跃星辰、MiniMax、沐曦、壁仞、出门问问、鲸鱼科技、基流科技等国内头部AI合作伙伴,在WAIC大会上启动“智云上海AI STORE”生态伙伴计划,整合算力层、模型层、应用层合作伙伴的能力,开发面向千行百业的智能体和AI解决方案。

一跳入算: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安心用智”

模速空间这样的AI产业园区背后,是“智云上海”正在展开的一场生态能力的普惠行动。它不仅是一张覆盖全域的智能网络,更是一套融合了“云、网、数、智、安”五位一体的园区新型基础设施。

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市北高新园区、南大智慧城、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5个园区,上海电信建设了园区专属算力资源池,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

园区内企业将有机会享受6 个月免费试用的 “豪华套餐”,包括FTTR-B 全光覆盖 + 算网一体机、华为昇腾 Atlas 800I A2 算力一体机等,同时提供 50Gpon 万兆光网试点和 WiFi7 全光组网体验,助力企业构建高速稳定的数字网络。

上海下一站:超级智能体

一座城市如何成为AI时代的全球样本?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创新高地?

答案,藏在这座城市日益流畅、智能、默契的运行之中。没有人会怀疑,上海正站在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关键门槛上。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场演进的“操作系统”正在悄然重构。

“智云上海”,正是这个操作系统的代号。它不是某个单一的项目或平台,而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城市级智能底座。在这里,通用人工智能与产业数据深度融合,算力像水、电一样精准流动,AI能力以“原子化”的方式嵌入千行百业,助力每一项城市服务、每一次产业跃升。

回顾过往,上海电信始终在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跃迁中扮演关键先生。

从“电话通万家”到“双万兆之城”,从“移动互联”到“万物智联”,今天,它以“智云上海”为新形态,汇聚AI、云计算、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台等城市级基础能力,为上海的智能化跃迁构建底座,以“AI城市操作系统”构建者为新角色,托举起整座城市的智能生长曲线。

(责任编辑:康玲华)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上海电信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