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2024-11-26 10:21

作者 张海燕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银行业如何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信贷结构,以及加强金融服务对接等措施,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经济结构与国家战略层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保障经济的基本面稳定,避免因制造业发展停滞或衰退引发的经济波动。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期,如果制造业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大规模停产,将对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而银行的支持可以缓解这种危机。

中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从《中国制造 2025》到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规划,都将制造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战略服务,通过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等高质量方向发展。

2、银行业自身发展需求层面

拓展业务领域与客户群体: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中小零部件供应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银行可以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需求,增加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例如,为大型制造业企业提供项目融资,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特色信贷产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企业通常具有更稳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银行对这些企业的支持,意味着将资金投向更具潜力和稳定性的领域,有利于优化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与处于夕阳产业或经营不善的企业相比,高质量制造业企业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3、产业协同与社会效益层面

制造业与众多其他产业存在紧密的上下游关系。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间接带动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当银行支持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其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会促进上游钢铁、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拉动下游的设备安装、维护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包括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银行的支持有助于制造业企业稳定经营和扩大规模,从而保障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对于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

二、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1、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精准投向重点领域:银行业应将信贷资源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倾斜,加大对 5G 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贷款支持,助力其扩大生产规模和研发投入,因为这些领域代表着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

区分产业链环节:针对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合理分配信贷。对于处于研发创新环节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研发贷款,支持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依据其订单情况和生产规模,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保障生产的顺畅进行;对于销售环节的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帮助其拓展市场。

2、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开发特色信贷产品: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于拥有大量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制造企业,以其知识产权价值为依据发放贷款,解决这类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积极设计绿色信贷产品,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制造项目,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银行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和财务管理策略。例如,协助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规划,包括对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财务报表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通过应收账款保理、存货质押等方式,缓解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3、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多维风险评估指标。除了考虑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传统指标外,还要纳入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链稳定性等非财务指标。

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分散对大型制造业项目的信贷风险,多家银行共同参与贷款发放,分担风险。同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当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导致企业还款困难时,利用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损失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提高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对的难点

1、专业人才与技术门槛的矛盾

大多数高中端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快速的技术迭代、复杂的制造工艺等特点,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产业生态不断升级,技术门槛也逐步提高。为了确保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客观上要求银行从业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制造业的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准确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以往的制造业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市场拓展及授信审批人员对制造业相关知识的更新与积累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高效拓展制造业信贷业务并进行有效管控风险的工作需要。

2、业务收益与信用风险的不匹配

目前,由于多数制造业企业存在产能过剩、利润率偏低问题,因此对融资成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融资一般存在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商业银行相关信贷投入需要较高的资金占用成本与管理成本;另外,在当前日益白热化、同质化的同业市场竞争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收益率持续走低,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从信用风险角度看,由于制造业产业链较长,且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固定成本高、技术迭代快、分工全球化等特点,既受国内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调控的影响,也受技术变革与更新迭代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因需求不振、投资失误、技术落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导致订单减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进而导致还款能力下降的风险较高。

3、信贷政策与市场细分的不适应

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制造业信贷政策中,对制造业主要按照国民经济标准大类进行划分。而随着国内制造业的门类更加齐全,细分行业日趋增多,细分行业间的差异逐步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标准已难以对各细分行业进行分类施策,无法满足不同细分行业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从而形成了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瓶颈。

4、信用传导与增信的难题

在传统制造业中,大型集团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多具有控股关系,因此具有给予其信用支持的意愿,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可将信贷业务覆盖至整个产业链条。

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已由原来因控股形成的强关联关系,转变为主要以交易关系为依托的弱关联关系,从而导致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赋能减弱。同时,由于现代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低,知识产权型资产占比高,传统的抵押物不足,而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增信方式在评估、登记、处置等环节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增信难度和风险。

5、风控体系与制造业风险特征的不匹配

传统制造业重资产、产业成熟、商业模式简单、现金流相对稳定,商业银行的风控理念、技术和机制主要基于此进行设计。而现代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技术密集、轻资产、商业模式多样、现金流波动大甚至亏损,商业银行原有的风控模式、体系已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风险特征,从而制约了对现代制造业的信贷支持能力。

四、银行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

银行内部应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制造业相关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邀请制造业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制造业的理解和风险判断能力。同时,招聘具有制造业背景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信贷队伍中。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咨询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行业分析。

2、优化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建立针对制造业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前景、产业链地位、管理团队等因素,准确评估企业的风险水平。同时,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提前预判风险,降低信贷风险。

根据制造业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收益水平。例如: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结合的服务;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既降低了风险,又拓展了业务。

3、细化信贷政策与市场研究:

银行应加强对制造业细分市场的调研,了解不同细分行业的发展规律、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服务方案。例如,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更优惠的信贷政策和更高的授信额度。

根据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信贷审批标准和流程。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放宽抵押物要求,注重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和成长潜力的评估。

4、改善信用环境与增信方式:

银行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建立健全制造业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的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引导企业重视信用建设。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等新型增信方式,完善相关的评估、登记、处置机制,降低银行的风险。例如,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高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保障。

5、升级风控体系与技术应用:

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制造业的特点,建立适应现代制造业风险特征的风控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加强对制造业企业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期对企业进行回访和检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综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金融服务对接等措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业将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鑫垚)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关于网站